close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期待的樣貌,可能是擁有像彭于晏般好身材、工作非常成功或是家庭互動非常的良好。

然而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,我們常常都在當個「思想的巨人,行動的侏儒」,我們都渴望改變,但我們卻不怎麼願意改變。

你知道我們無法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嗎?

我們無法改變的3個原因是:

 

我們覺得自己不需要改變。

我是一個體驗教育引導員,擁有4年體驗教育活動經驗,在活動過程中有很多時候因為學員孩子是被爸爸媽媽媽逼來參加,

自己不怎麼喜歡的這個活動,可想而知,投入的參與度起初都不會太高。

但當我們透過活動破冰、團隊合作、競爭等元素時,勾起他們的好奇以及新鮮感時,

他們就會改變參與程度,進而發現自己不同的面貌,才會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什麼。

這是第一個我們無法改變的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改變。

2. 我們很容易輕忽了惰性的力量。

還記得我原本打算要在週日晚上回家後,開始準備周一上班前的準備。

然而,在週日晚間十點因為米塔颱風的來襲,新聞宣布台北市明天停班停課時。

當我得知這消息後,一切都變了!!!我開始玩起現在很紅的《返校》手遊版,一直到睡覺前我才意識到,

我原本想要準備周一工作的事情卻連看都還沒看。

我們常常常會因為一個外在的影響就輕忽了自己的初衷,因為耍廢比較舒服阿,

反正明天還有一天可以練,我們會用各種推託理由來去合理化我們自己的行為,所以也別輕忽了惰性的力量。

3. 我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改變。

這就要談到一位全球領導力大師:馬歇.葛史密斯,他提出的慣性行為的五個階段。他認為一個人的行為產生,會經過以下的五個階段。

 

 

從接觸觸發物-到產生衝動-接著我們覺察-進而選擇出最恰當的行為。

從接觸到觸發物到展開一個行動,可能不到一秒,而這所有的流程關鍵在於要盡可能地掌握觸發物,才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行為!

我們該如何掌握觸發物(trigger)呢?

善用GET原則來掌握。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觸發物(環境)可能是自己創造或是被迫面臨無法避免的。

再來,這兩個面向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樣的努力呢?就是透過創造GE(具體目標且讓一切變得更簡單)排除T,think,預先設想的壞(不好)的trigger(環境)。

 

G:goal 設定具體目標。

先設定你最後想要產出的具體行為,才知道自己要創造什麼樣的觸發物(環境)

就像如果你今天想出一本書好了。你必須盡可能地具體化自己的目標,讓目標覺得是有時效以及可達成的。例如:我要在1年內寫10萬字的文章出書,總比我想出書來得再具體一點。

所以第一步是G goal 設定具體的目標。接著又可以再展開,1周寫1篇2000字;1年52周就有10萬字了。

E:Easy 讓一切變得更簡單。

要改變一個行為,我們常常都太理想化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執行者,規劃地非常完美,但往往發現自己不能如期執行時,就會感到挫敗,進而放棄這項行為改變。

因此將一切的行為發生變得自然。設定一個微習慣,例如:當看完電影或一本書,就讓自己寫50–100字的觀點,開始先習慣書寫,進而增加自己書寫的字數或內容、當要去洗澡前,做20下伏地挺身。建立當做OO事情,就去做XX事情,的微習慣吧!

T:Think:預先設想。

要去覺察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環境。如果你知道在家裡你會禁不起床的誘惑,你還想在家裡寫書,那就完了,因為你下1秒可能就睡了。

請就趕緊抱著書到外面咖啡廳或圖書館閱讀。中國古代孟子的媽媽,就用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已經告訴過我們了,

不好的環境(Trigger)就別用意志力跟它對抗。

所以別太高估自己的自制力,改變從盡可能地掌握觸發物(trigger),讓自己的能量別消耗在對抗環境的誘惑。

掌握觸發物之後...

我們透過GET原則掌握Trigger之後,我們還必須注意一定要再加上持續的行動,

就像飛機能在天際線翱翔著,並不是他沒有任何付出,而是要持續地給予能源,他才能持續翱翔著,這樣才能轉到改變之輪。

總結:

從了解你無法改變的原因,可能是不需要、輕忽惰性、不知道該如何。

而我們透過慣性行為的五個階段了解,觸發物Trigger是一切的關鍵,透過GET原則盡可能地掌握,再加上你的持續行動,才能滾動改變之論。

 

你還在渴望改變、羨慕別人的好嗎?

改變從自己出發,我相信「改變不再只是空想,而是幫助你成為期待中自己的一把金鑰匙。」

讓我們一起變成擁有好身材,事業成功,家庭互動美滿。

讓我們一起練習改變,一起成為期待中的自己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濃眉大小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