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總會有不如意、不得志的時刻,
此時,加油或許是最不尷尬地且最直接的回覆了!
回想自己在面臨這些低潮情緒時,你會想聽到「加油」嗎?
有時候,我就很不想。
每個人總會有不如意、不得志的時刻,
每個人總會有不如意、不得志的時刻,
此時,加油或許是最不尷尬地且最直接的回覆了!
回想自己在面臨這些低潮情緒時,你會想聽到「加油」嗎?
有時候,我就很不想。
每個人總會有不如意、不得志的時刻,
說話真的那麼重要嗎?
每個人幾乎每天都必須要開口說話,小從買東西、接電話大至演講發表。
「你說什麼,就代表你的思想。」
最近跟主管一起面試了幾位求職者,有沒有辦法言之有物,有邏輯地說出自己的能力,真的很重要。
每個人都想培養好習慣,但為何達成的人卻如此少呢?
自從前年聽到關於「微習慣」的概念後,就非常的興奮。因為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培養一個習慣這麼簡單。
還記得之前寫過關於改變的文章:改變,成為期待中的自己!,也可以供大家參考,我們會無法改變的原因,以及改變的完整重點。
但今天想分享幾個培養微習慣的概念,除了讓自己建立起更多微習慣之外,也能讓大家一起培養好的微習慣,讓改變不在只是幻想,而是實際可達成的事實。
前幾天,與朋友聊天,不聊八卦,聊了自己的核心價值。
透過他的引導,我對我自己有個小結論,就是別讓過去的經驗,設限了自己的未來價值。
我常想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,其他人同樣也遇到又是怎麼想的呢?
我相信用什麼角度去看這個不如意,就會影響到你的行動以及產生的結果。
我很喜歡朋友分享的方法,在此分享給大家,就是「逼自己去想,發生這件你最害怕/最糟糕的事情時,好處是什麼?」
最近因為工作再看公司前線業務人員的離職原因,發現有將近八成的離職原因都寫工作與期待不符,其中又以三個月以內的新人為主。
雖然身為人資,對於留存下來的離職原因得抱持著開放的態度,但我就在想如果我把全部工作都交代得一清二楚,對方就會留下來嗎?
有時候不是我們達不到自己的期待,而是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期待是什麼!
很多專家都說過你要達到目標,就必須設定清晰而具體的目標,你才更有機會達到目標。
但對於根本沒有接觸過這項行業的人來說,根本超級難設定具體和清晰可見的畫面感。然而,我們該如何解決呢?
我發現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個學習楷模去模仿他吧!
每年的過年期間,我都會安排去帶國內旅遊團。
身旁的朋友都會說:「哇!你也太厲害了吧,竟然還會帶團,而且過年不是就該在家裡耍廢嗎?」
當下聽到這樣的稱讚,老實講非常開心!但是下一秒我內心就會有個聲音對我說:「那只是你運氣好啦!」、「你跟那XXX比了話,還差得遠!」、「你其實帶得很差,根本不配被這樣稱讚阿!」
如果你也常常有這種無法由內在肯定自己的狀況,那你可能也冒牌者症候群的一份子!
又稱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,這個名稱是在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Clance與Imes所提出,用以指稱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,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。-出自維基百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