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/16(日)台灣本土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來到了206人,也是自從去年新冠肺炎爆發開始至今台灣最多確診的一次。

看著確診人數持續攀升的事實,改變已經是大多數人被迫要做的決定。

去年疫情的時候我有寫過一篇《一場疫情,我們該做的思考與改變》,就有稍微談到我們該做的改變,可以先閱讀。

上個月跟著朋友一起讀著這本由日本作者遠藤 功所著作的《三無世代》,雖然在那次閱讀的時候,對書中所講的狀況與建議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反而還覺得在文化上很難用在台灣的企業上。

但經過這周確診人數的攀升,全台針對疫情有許多因應措施,包含禁止聚會、出外戴口罩等規定。

反而我覺得這本書的觀點值得提出來跟大家分享,並且思考關於自己的未來,疫情後的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?

 

疫情後可能的三無世代-無移動、無需求、無雇用

1.無移動:線上化、遠距工作成為標配

因應疫情,許多企業也都開始進行分組、遠距的方式進行辦公,避免群聚提升被傳染的風險。

然而,疫情並非一兩天就能控制住的事情,必須經歷2~3周甚至1個月的時間,才能知道這波的疫情能否控制住……

因此,

我們如何透過遠距工作且又有效率,是員工本身要去調整的地方;而主管要去思考的問題就在於,如何讓員工能有效地繼續為公司提供貢獻。

在疫情這段期間,需要透過遠距的工作型態,

未來疫情真的結束後,遠距工作就會完全消失嗎?

 

我想可能大多部份的企業會回歸到原本的工作型態,但我相信少部份的企業,會繼續使用遠距工作模式。這逐漸轉變的工作型態,對你我又會變成什麼狀況呢?

我相信在遠距工作時,有很多企業會逐漸開始盤點哪些人在遠距工作的時候是

1)不用說也會自己去做的

2)說了才會去做的

3)說了也做不太好的

這三種人可想而知,如果企業需要更有彈性地控制公司的成本,最先裁撤掉的一定是第三種-說了也做不太好的人。

因此已經或周一開始遠距工作的大家,也應該要思考如何做個主動的人才(e.g主動彙報進度 、保持自己的視訊、通話和訊息暢通(也就是讓老闆能快速找到你)、持續負責與追蹤新專案等。)

我覺得以上的思考並非在要拍主管的馬屁,而是要用最有效率的時間與安排,將自己培養成一名專業人才。

在未來的你我都不要想著能依附著公司,因為在台灣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7年,而我們的職涯是高達40年甚至更長的漫漫長路。

想著自己就是一間公司來經營、想著自己的專業能運用在哪個市場、領域或企業上,持續給予價值與貢獻,才能應對這些因環境而無法避免的改變。

2.無需求-宅經濟的崛起

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是大家生活最基本的需求。

疫情讓我們沒辦法移動,也讓我們被迫對某些需求受限制。

就像以前都會去場館打球的人,受限於疫情,可能必須只能在家裡運動。為增進娛樂與運動效率,Switch健身環或健身相關app可能就是很重要的替代品。

對於外食族來說,可能出門吃飯是個習慣,但受限於疫情,可能必須要外帶回家、去各大賣場囤貨在家裡自己煮或是下載外送相關app透過外送的方式解決外食所造成的風險。

因此,遊戲、網購、線上外送等各式不同的宅經濟,就會相較疫情前業績提升。

而我們也該思考,除了享受別人提供的宅經濟服務時,我們還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價值,提供自己的宅經濟服務呢?

或許寫個文章,就是我想先做的第一件開頭。

3.無雇用:企業與工作者透過機會合作,而非雇用關係。

真的會有無雇用的現象產生嗎?我覺得台灣普遍的大企業還不會這麼的顯著的現象出現。

因為我覺得台灣整體的企業文化還是會偏向保守地逐步轉型。

雖然不會直接轉變成無雇用的型態,但我覺得我們也都該思考,

如果今天自己就是一個工作者,跟任何公司沒有所謂的雇用關係時,自己又該如何應因呢?

因此,

我覺得要預想疫情後也好或是成為未來世代的人才重點是什麼?

首先,

我認為我們都該了解自己不能在以公司覺得你好棒棒,你就是好棒棒的思維來去想自己的價值,

而是要去思考自己如果在這個求職市場中,會有多少企業願意付錢來買你提供的專業價值呢?

再來,

你可能會想說,

我的專業該在哪個領域培養呢?這就是大家要重新去盤點自己過去的職涯,去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和做出差異化的事情。

很建議大家可以透過重新更新自己的履歷,除了重新盤點自己的能力之餘,也可以開放自己的履歷看看會有哪些企業以及職缺會對你有興趣(同步可以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)我覺得這是一舉兩得的作法。

找到想要專業投入的領域後,就要找尋該專業領域的典範。

這樣有個好處是你可以知道自己與典範的距離,進而你可以設定出自己的目標,透過自律讓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理想中目標的那位典範,甚至更好。

在邁向專業人才的過程中,自信和適時地吸收非專業領域的事物,也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因為如果今天你非常地專業,但無法用開放的心去跟世人交流,你的專業也只是固步自封,而無法將這些專業打進更多人心中,提供更多的價值。

因此培養自己成為專業人才之餘,也要讓自己有顆開放的心,成為一位通才,才能應變所有未來不可預期發生的挑戰。

結論:

環境會逼著你改變你的想法,但如果你能先提早想你就是一間公司、你我都會面臨以上所說的三無世代課題。

如果你是老闆,你會怎麼經營你自己呢?期待你我都能做到,改變來臨時,我們都能更從容地去應對。

因此,持續地專注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(e.g.時間安排、自主健康管理、進修學習、健康的心情等)

而別一直花心思去做你無法控制且已經發生的事情(e.g.抱怨政府無能、指責是誰害我們確診人數暴增、為何不能出門等)

因為你的KPI,就是將自己能讓這世界買單,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arrow
arrow

    濃眉大小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